第287章 李牧的灵光一闪

他说这话时,语气平静,可嬴政分明从他眼底看到了与那些士兵一样的悍光。

那是常年守着国门,把命拴在马背上练出来的狠劲。

风又起了,吹得嬴政的袍角猎猎作响……

夜色如墨,泼洒在北疆军营的帅帐之上。

帐内烛火摇曳,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与皮革的沉厚气息。

此时只有三人。

嬴政坐在帅位上,李牧坐在他左手边不远处。

赵高为两人端茶倒水......

帐内的气氛有些寂静,甚至能偶尔听见烛花爆裂的轻响。

“陛下,你看我告老还乡那事......”

李牧微微向前探了探身子,甲胄上未拭去的沙尘在烛火下泛着细碎的光。

他声音不高,却带着几分难掩的希冀,像跋涉千里的旅人终于望见了故乡的炊烟......

一生戎马,他心中只有一个执念。

那就是将匈奴铁骑拦在长城(赵国长城)之外,护中原百姓免于铁蹄践踏。

如今这个目标已经实现了,这支撑了他半生的信念轰然落地,余下的只有深入骨髓的疲惫......

他如今已经六十多了,眼看着再过几年就要七十岁了。

他的鬓发早已斑白,手背上的青筋也如老树根般凸起......

他把一辈子的时间都用在了抵抗匈奴这件事上。

如今夙愿已成,没了那股信念之后,他突然感觉累了。

很累,累到想立刻回到家乡安享晚年.....

嬴政坐在帅案后,手指轻轻摩挲着案上的青铜虎符,眼底情绪难辨。

他心中早已对李牧的去留有了定数,嘴上却不愿轻易松口,语气带着几分刻意的轻松。

“李将军老当益壮,白天的时候还见你在演武场亲自示范枪法......

怎么,这就想撂挑子不干了?”

这话没有半分责备之意,反而像老友间的调侃。

李牧紧绷的脊背微微一松,反而因为嬴政如此随意的话,让他感觉两人之间的关系近了不少。

“陛下,末将如今已是花甲之年,实在是精力跟不上了......”

嬴政闻言依旧没有松口。

“将军这话可不对。”

嬴政打断他,嘴角勾起一抹浅淡的笑意。

“听四弟说,将军的武道修为深不可测,差一步就能成就大宗师之位了......”

提及武道,李牧脸上露出一抹怅然,他缓缓摇头,声音里带着几分无奈。

“一步之遥,便是云泥之别,那道坎如天堑般横在眼前......

别说末将如今已经老了,就算是再年轻个二三十年,恐怕也无法跨过这道坎......

陛下不是习武之人,或许不清楚,到了这个境界,很吃天赋的......”

嬴政看着他落寞的神情,沉默片刻,话锋又转,语气里多了几分追忆。

“当初王翦将军征战六国时,也已经是六十多岁的高龄了......

王翦将军还在世时,曾与朕说过,赵国李牧,是他此生唯一难缠的对手......

还有四弟,他私下跟朕说起过,在过去的几百年里,李将军与王翦将军可以并称为四大名将.....”

谈感情,激将法......

这话像一颗石子,骤然投进李牧的心湖。

他猛地抬头,眼中满是震惊与激动,连呼吸都急促了几分。

自赵国灭亡,他归降大秦以来,始终以“亡国降将”自居。

觉得自己不过是靠着一丝守护中原的执念苟活......

从来没有想过能与王翦这等“灭国神将”相提并论......

秦明是他心中敬重的先生,竟对自己有如此高的评价......

“先生他...当真对末将的评价如此之高?” 李牧的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眼神紧紧盯着嬴政,渴望得到一个肯定的答案。

嬴政见他动容,缓缓点头,语气郑重。

“四弟从不说虚言,他说你镇守雁门几十余年,‘李牧在,匈奴便不敢肆意南下’......

而且四弟还说过,秦统一六国乃是大势所趋,即便如此,有将军所在的赵国依旧是大秦一统天下过程中的最大阻碍......

这份能力,足以与王翦将军平起平坐......”

帐内静了下来,只有烛火跳动的声音。

过了许久,李牧才缓缓平复了翻涌的心绪。

他深深吸了口气,语气却依旧坚定。

“陛下,末将自认无法与王老将军相提并论......

王老将军灭国拓土,功在千秋。

末将不过是守着一方疆土,侥幸挡住了匈奴罢了......

老夫真的...已经没有留在军中的心气儿了。”

嬴政看着他眼底的决绝,知道再劝无益,终于轻轻叹了口气,语气软了下来。

“既然将军如此坚持,朕也不好再说什么了......”

闻言李牧心中一松,正要谢恩,却听嬴政话锋一转,语气突然变得严肃起来。

“只是,你麾下这二十万大军,是常年与匈奴厮杀练出来的虎狼之师。

战法、军纪都带着独特的风格,旁人很难驾驭。

将军可有合适的人选,能接过这二十万大军的帅印?”

刚放下的心瞬间又提了起来,李牧的眉头紧紧皱起,脸色也凝重了几分。

这个问题可不好回答......

这二十万大军里,有近十万是当初赵国灭亡时,誓死追随他的老兵。

这些兄弟跟着他征战多年,只认他这一个将军......

倒是有几个副将,能力出众,也深得士兵信任,本是最合适的人选......

可他们的身份却是赵国老兵,自己在或许还能压制住他们。

但若真换一个秦国将领来,他们怕是会生出一些不该有的心思......

如今大秦初定,最忌讳的便是带着“故国烙印”的将领......

他若推荐赵人,才是真的害了他们......

帐内的烛火似乎暗了几分,李牧的双手悄悄握紧,指节泛白,却迟迟没有开口......

帐内烛火摇曳,映着李牧紧锁的眉峰。

此时他心中关于军权交接的难题如乱麻般缠得发紧。

犹豫了许久,就在他指尖微顿的刹那,一个念头骤然刺破迷雾。

李牧突然灵光一闪!

他想起了一个人。

庆十七!

这个名字在脑海中浮现的瞬间,所有疑虑竟如冰雪消融般退去。

李牧猛地瞪大双眼,同时眼底闪过一丝了然。

此人的实力不弱于自己。

而且庆十七这些年来的表现,对于战场局势的变化足以当机立断,灵活多变。

沙场之上从无半分拖泥带水。

每逢战局胶着,总能以最刁钻的角度撕开缺口。

那份临机决断的敏锐,绝非寻常将士所能拥有......

他表现出了足够的战场智商以及情商。

而且他不仅在战场上有着个人的勇武,表现突出,也有着不俗的领导能力。

他麾下的斥候队,被他带得纪律严明。

数次深入敌境都能全身而退,连军中资历最深的老斥候都对他心服口服......

这些年里,他救过的兄弟已经数不过来了。

再加上他还有着一定的个人魅力,因此他在军中已经积攒了一股不可忽视的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