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天台宫惊变
得知萧摩诃被逐出南陈朝堂的消息,杨国奇顿时喜上眉梢,仿佛看到了大周开疆拓土的大好时机。他迫不及待地召来李德林与高颎,兴致勃勃地提出要即刻派兵攻打南陈,一举成就大业。
然而,李德林与高颎却纷纷表示反对,他们一脸凝重,对视一眼后,李德林率先开口:“大人--,如今朝中局势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错综复杂。此时贸然出兵攻打南陈,恐怕会后院起火,危及根本。依我之见,应先处理朝堂内部事宜,稳固根基,方为上策。”
杨国奇微微皱眉,心中满是诧异,疑惑地问道:“朱太后与宇文瓒已然伏法,朝局还有何不稳之处?”
李德林向前一步,神色严肃,缓缓说道:“大人--,您有所不知。如今皇帝年幼,而您权倾朝野,这种臣强主弱的局面,极易被心怀叵测之人利用。长此以往,大人您恐处处受制。与其如此,倒不如顺应时势,让大周的江山改姓杨。如此一来,帝强臣弱,方能便于大人驾驭整个朝局,进而统领四方,震慑边夷。”
杨国奇一听,心中猛地一震,李德林这分明是在怂恿自己造反称帝啊。他不禁犹豫起来,脑海中浮现出自己那便宜女儿的面容,自己曾经答应过她,要一心辅佐宇文阐,保大周太平。可如今若真的自己登上皇位,这让自己的女儿和妻子会作何感想?这违背誓言的行为,又该如何面对她们?
就在杨国奇内心纠结之时,高颎也开口劝道:“大人,您权大功高,早已遭人妒忌。继续在这臣位之上,难免处处受限。倘若您能登上皇位,便可毫无顾忌地施展自己的抱负,推行利民之策,真正造福万民。这于国于家,都是上上之选啊。”
三人为称帝一事各执一词,争得不可开交。就在这时,突然书房外传来一阵惊天动地的巨响。紧接着,三人闻声望向天台宫的方向,只见一道利闪如蛟龙般自天而降,直直劈向天台宫。瞬间,天台宫浓烟滚滚,火光冲天,没有多久,整个天台宫便陷入一片火海之中。
“陛下在天台宫--!快……快去救陛下!”杨国奇脸色骤变,大喊一声,心急如焚地带兵冲出了丞相府。
待杨国奇、李德林与高颎三人赶到天台宫时,眼前的景象让他们惊呆了。周静帝的寝宫已然化为一片废墟,大火还在熊熊燃烧,热浪扑面而来,刺鼻的浓烟让人几乎无法呼吸。士兵们纷纷冲上前去,试图救火救人,但火势凶猛,一时之间,大家都束手无策。
杨国奇望着这片废墟,心中五味杂陈,不知道周静帝是否还在其中,生死未卜……
“阿爷--,皇……皇上还…还在里面!快--快组织人救火--!”杨国奇正满心惆怅,仿佛被一层阴霾笼罩之时,杨丽华带着一群宫人,神色慌张地匆匆赶来。她双眼红肿,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声音带着哭腔,几乎是带着哀求的语气说道。那眼神中满是焦急与恐惧,仿佛天要塌下来一般。
杨国奇被杨丽华这一声呼喊,瞬间从沉思中惊醒过来,如梦初醒般意识到情况的紧急。他心中虽有着复杂的念头,一方面隐隐希望小皇帝就此丧生,这样称帝之路或许会少些阻碍;可另一方面,又实在不忍看着一个孩子在大火中被活活烧死,毕竟自己也曾在名义上辅佐过他。在这矛盾的心情交织下,他还是立刻大声下令:“快,所有人听令,立刻组织救火!”
士兵和宫人们纷纷行动起来,有的提着水桶,有的拿着各种灭火工具,冲向那熊熊燃烧的废墟。大火肆虐,炽热的气浪扑面而来,让人难以靠近,但众人都在尽力而为。然而,当火势渐渐被控制,他们在废墟中翻找了一遍又一遍,却始终不见小皇帝的身影。
“那么小的孩子,早就被大火烧得连渣渣都不剩了。还找什么找--!”卢奔皱着眉头,看着眼前一片狼藉的废墟,不耐烦地小声嘀咕着。他心里想着,与其在这里白费力气找一个可能已经烧成灰烬的傀儡皇帝,倒不如拥戴隋王殿下取而代之,这样不仅能顺应局势,自己说不定还能获得更多的好处。
不巧的是,这话正好被杨国奇听到。杨国奇脸色一沉,眼神中闪过一丝怒色,转头狠狠地瞪着卢奔----“住口!你这说的是什么话?陛下生死未卜,怎能如此妄言?继续找,活要见人,死要见到尸体和骸骨!找不到陛下,谁都不许停下!”杨国奇表面上是为了维护君臣之道,可内心深处,那一丝希望小皇帝已死的念头,此时也被他刻意地压了下去。毕竟,在这众目睽睽之下,他必须做出一副忠心耿耿的样子。
众人无奈,只得又在废墟中仔仔细细地寻找起来。他们小心翼翼地搬开一块块烧焦的木头,拨开一堆堆瓦砾,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角落。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可依旧没有一点头绪,大家的脸上都露出了疲惫和失望的神情,有些人甚至开始觉得,小皇帝恐怕真的已经葬身火海了。
就在众人几乎要放弃搜寻之时,突然,从坍塌的墙下传来一阵微弱却急促的呼救声。“救命啊……救命……”那声音虽小,但在这一片寂静的废墟中,却显得格外清晰。
杨国奇耳朵一动,几乎是条件反射般第一个朝着声音的方向冲了过去。他心急如焚,完全顾不上手上被尖锐的瓦砾划破,也不在意身上被烧焦的木头蹭脏,手脚并用,快速地清除着坍塌的墙体。他的动作迅速而急切,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找到小皇帝。
很快,一口水井出现在众人眼前,而那呼救声,正是从水井中传出来的。杨国奇心中一喜,忙大声喊道:“快来人,陛下可能在这井里,赶紧下井救人!”
几个身强力壮的士兵迅速系上绳索,顺着井口缓缓下到井中。不一会儿,就听到井下传来声音:“找到了,陛下和贴身小太监都在这儿!”众人齐心合力,将小皇帝和贴身小太监依次从井中救了出来。
小皇帝被救上来时,浑身湿漉漉的,脸上满是惊恐与慌张,眼神中还残留着劫后余生的恐惧。他紧紧地抓着小太监的手,身体不停地颤抖着,嘴里还在喃喃自语:“火……大火……”那可怜的模样,让人看了心生怜悯。
杨丽华看到小皇帝平安无事,顿时喜极而泣。她快步走上前,一把将小皇帝搂在怀里,轻声安慰道:“陛下别怕,没事了,没事了……”她的眼神中充满了关切与心疼,那为人母善良本性在这一刻展现得淋漓尽致。
杨国奇看着被救出来的小皇帝,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虽然称帝的计划可能因此又要搁置,但小皇帝平安无事,也让他避免了背负弑君的骂名。此刻,他的心中既有对小皇帝劫后余生的庆幸,又有着对未来局势的重新思考。他暗暗思忖,看来称帝之事,还需从长计议……
\"陛下仁德,上天护佑----,我大周江山万年永固!”杨国奇第一个跪在杨丽华和小皇帝面前叩头称颂道。
\"陛下仁德,上天护佑,大周江山万年永固--!”杨国奇身后的臣子和宫人纷纷下跪附和着。
。。。。。。
在众人的簇拥下,小皇帝被带回了寝宫。一路上,小皇帝依旧惊魂未定,时不时地回头看向那片还冒着青烟的废墟,仿佛那大火随时会再次吞噬他。回到寝宫后,杨丽华亲自为小皇帝换上干净温暖的衣物,命人端来热水让他洗漱。
杨国奇站在寝宫之外,心中五味杂陈。他看着进进出出忙碌的宫人,脑海中思绪万千。此时,李德林和高颎也赶了过来,三人站在一处,默默无言。
过了许久,李德林打破了沉默,低声说道:“大人,此次陛下能逃过一劫,实乃万幸。但朝堂之事,依旧复杂难测,还望大人早做打算。”
杨国奇微微点头,说道:“我明白。今日之事,让我更加清楚,行事不可操之过急。这称帝之路,困难重重,需谨慎对待。”
高颎也说道:“大人所言极是。不过,无论局势如何变化,我们都愿追随大人,为大人出谋划策。”
杨国奇看着二人,心中涌起一股暖意。他知道,在这权力的旋涡中,能有如此忠心的下属,实属难得。
而在寝宫内,小皇帝坐在床上,眼神空洞地望着前方。贴身小太监在一旁小心翼翼地伺候着,不敢发出一点声响。小皇帝回想起在水井中的恐惧,心中对这场大火充满了疑惑。
“小顺子,你说,这场大火怎么会突然烧起来?是不是有人故意要害朕?”小皇帝小声问道,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
小太监连忙跪在地上,说道:“陛下,奴才也不知道啊。不过,陛下吉人自有天相,定是上天保佑,才让陛下逃过此劫。”
小皇帝微微皱眉,心中暗自思索:“若真有人故意为之,会是谁呢?难道是朝中的大臣?还是……”他不敢再往下想,心中充满了不安。这场突如其来的大火,不仅让他经历了生死考验,也让他对身边的人都多了几分警惕。
接下来的日子里,小皇帝虽然表面上恢复了平静,但内心的恐惧却如影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