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毕业抉择——穿越梦的起点

(一)水球区农民大学·毕业典礼:稻穗香里的两份重量

2022年水球区的盛夏,风里裹着的不只是热意,还有实验田刚收割的稻穗清香——那是一种混着阳光暖意的甜,粘在衣领上,搓一搓手指就能闻到。叶云天站在智能实验田旁的木质主席台上,学士服的袖口磨出了圈毛边,最外层的第三根棉线已经断了,垂着半厘米长的线头,随风吹得轻轻晃。领口处沾着粒浅褐色的稻壳,是上周帮系主任收“抗虫麦3号”时,弯腰捡稻穗不小心蹭上的,他摸了好几次,总觉得那点粗糙的触感还在,像父亲叶启手掌上没磨平的老茧。

他的右手心攥着两样东西,汗把纸边浸得发皱,却不敢松开半分。

一样是浅灰色的硬壳信封,用的是水球区特供的“稻浆纤维纸”,指尖划过能摸到细微的纤维纹路,不像普通纸那样脆,反而带着点韧性——就像水球区农民的性子。信封右上角的“水球区星际重工集团”logo是哑光银,不是刺眼的亮,而是像月光落在稻穗上的颜色,用指甲轻轻刮,能感觉到油墨下的凹凸感。信封里的录用通知他看过三遍,月薪8000星币的数字是激光打印的,笔画边缘没有丝毫晕染,星际体检、研发部专属机械臂操作台”。

另一样是张泛黄的稿纸,比信封薄很多,是他用自己攒的零花钱买的“老款稻浆纸”——这种纸吸水性强,写起来容易晕墨,却带着淡淡的稻香,他说“闻着像家里的田”。稿纸的标题《时空穿越技术初步研发计划》是用黑色钢笔写的,“穿”字的竖钩因为上次下雨时不小心滴了滴雨水,晕开了一小片墨渍,像个小小的逗号。第3页空白处的批注“1998年7月15日,猴头省滑坡”,字迹比正文细,是他连夜用细尖钢笔写的,笔尖力度没控制好,“滑坡”的“滑”字最后一笔戳破了纸,现在用透明胶带粘着,胶带边缘还沾着点去年的稻壳灰。

“……水球区的未来,要靠‘土里长出来的科技’——既要让稻穗结满颗粒,也要让梦想能着土生根。”校长的声音透过全息麦克风传来,带着点水球区方言的尾音,叶云天的目光却落在实验田尽头的智能稻草人上。那稻草人穿着件蓝色的旧工装,胸口别着个巴掌大的全息投影仪,正循环播放着“驱赶鸟类”的动态画面——一只虚拟的老鹰展翅飞过,田埂上的传感器就发出“啾啾”的模拟鸟叫。可他总盯着稻草人脚下的土壤传感器看,那银色的金属探头插进土里,屏幕上跳着“湿度23%、温度28c”的数字,他突然想:要是这传感器能“穿”回1998年,提前测出滑坡前的土壤松动,父亲是不是就不用在暴雨里泡一夜救秧苗了?

轮到他发言时,叶云天走上前,左手自然垂在身侧,右手依旧攥着两样东西。麦克风调试时发出“滋啦”的轻响,他下意识地捏紧了手里的纸,稿纸的边缘在掌心硌出了细痕。“我爸是猴头省的农民,”他开口时,声音比自己预想中更稳,“去年七月,水球区下了场暴雨,他为了救一亩刚抽穗的稻子,在齐腰深的水里泡了四个小时——后来他说,不是舍不得稻子,是舍不得我妈春天时弯腰插的每一棵秧。”

台下静了几秒,前排有个穿碎花裙的女生悄悄抹了眼泪,叶云天看到系主任推了推眼镜,镜片反射着实验田的金光。他低头看了眼手里的录取通知,指尖触到硬壳信封的纤维,又看了看稿纸上晕开的墨渍:“星际重工的hr说,这份工作能让我在三个月内住进带阳台的房子,能让我爸不用再修那把用了十年的锄头。可我总想起,去年暴雨后,我家的稻子全烂在了地里,我爸蹲在田埂上,手里攥着一把发臭的稻穗,说‘要是能知道雨会下这么大就好了’。”

他顿了顿,把稿纸举起来,让台下的人能看清标题:“我想做的‘时空穿越’,不是为了去未来看星星,是想让‘知道会下雨’的人,能提前把秧苗移到高处;是想让像我爸一样的农民,不用再‘靠天吃饭’。”

掌声突然响起来,比校长发言时更热烈,甚至有几个男生喊着“叶云天加油”。发言结束后,星际重工的hr快步走过来,是个穿黑色西装的女人,指甲涂着淡紫色的甲油,手里拿着个银色的终端——终端的边缘有个小磕碰,是刚才走得太急撞到了主席台下的台阶。“叶同学,”她把终端递过来,指尖的甲油蹭到了叶云天的手,“这是我们研发部的3d模型终端,你现在就能看到你的专属实验室——里面的机械臂是最新的‘星轨-2022’款,能精准到0.01毫米。”

叶云天接过终端,冰凉的金属壳贴在掌心,屏幕亮起来,跳出一个实验室的全息模型:银色的操作台、悬浮在空中的显示屏、墙角的样品柜里摆着各种机械零件。可他突然想起昨晚和林月瞳的全息通话——当时月球区是凌晨,林月瞳的头发有点乱,眼角带着淡淡的黑眼圈,她举着一个透明的试管,里面装着淡蓝色的液体:“云天,这是我刚提纯的液态星际金属,你看,它在磁场里能保持90%的能量稳定——你的时空锚点理论,就差这个能源核心了。”

“我会在三天内给您回复。”叶云天把终端塞进学士服的内袋,那里贴着胸口,能感受到金属壳的凉意。hr点点头,转身离开时,他看到她终端屏幕上跳出一条消息:“优先争取叶云天,其时空锚点论文被《星际物理周刊》收录”。

他没再多想,背着那个洗得发白的帆布包往校门口走。帆布包的肩带是最容易磨损的地方,现在已经磨得能看到里面的棉线,包侧的拉链上挂着个巴掌大的月球模型——是林月瞳在他18岁生日时送的,用月球区特有的“月岩树脂”做的,表面能清晰看到环形山的纹路,“云月同程”四个字是激光雕刻的,凹槽里填了银色的颜料,现在有两处已经磨损,露出里面的白色树脂,像月球表面的光斑。

坐悬浮巴士回猴头省的时候,叶云天靠窗坐,把终端放在膝盖上,却没再打开。巴士的座椅是记忆棉的,坐上去会自动贴合腰型,车窗是智能玻璃,路过水球区的农田时,玻璃自动显示出“作物类型:稻子、生长周期:30天、预计产量:800斤\/亩”的绿色数据。他看着窗外掠过的稻田,有的田埂上立着和农民大学一样的智能稻草人,有的却还是用竹竿绑着旧衣服——像他老家的田。

两个小时后,悬浮巴士停在猴头省的村口。村口的老槐树还在,树干上挂着个旧喇叭,正循环播放着“防台风预警”的通知。叶云天往家走,土坯房的墙皮脱落了好几块,露出里面混着稻草的泥土,屋顶的塑料布是去年暴雨后换的,有三个补丁,用的是红色和蓝色的胶带,在阳光下特别显眼。院子里的竹篾晒垫上晒着刚收割的稻子,金黄的颗粒铺得很匀,几只芦花鸡在晒垫边缘啄着散落的米粒,被闻声出来的叶启赶了赶——叶启穿着件灰色的旧t恤,领口洗得发松,袖口卷到小臂,露出小臂上一道浅褐色的疤,是1998年滑坡时被石头划的。

“回来啦?”叶启的声音有点哑,手里还拿着一把锄头,锄头把是桃木的,缠着三圈棕色的胶带,最的稻根。他把锄头靠在墙角,走过来接过叶云天的帆布包,手指碰到包侧的月球模型,轻轻拨了一下:“这小月亮还带着呢?月瞳那丫头有心了。”

晚饭是绿豆汤和烙饼,绿豆汤里放了冰糖,是叶启特意去村口的小卖部买的,装在一个缺了口的粗瓷碗里。烙饼是用新收的稻面做的,还带着点焦香,叶云天咬了一口,突然想起小时候,叶启总把烙饼最焦的边留给自己。

“爸,我有两件事想跟你说。”叶云天把碗放在桌上,从帆布包里拿出录取通知和计划书,摊在褪了色的蓝布桌布上。桌布上有几个油渍,是去年过年时滴的红烧肉汁,洗了好几次都没洗掉。叶启放下筷子,先拿起offer,眯着眼睛看——他没读过多少书,只认识“8000星币”几个大字,手指在数字上摸了摸:“这字儿印得真清楚,8000……能买多少袋化肥?”

“能买五十袋最好的‘星肥-2022’,还能把家里的屋顶换成新的彩钢板。”叶云天说着,指了指计划书,“这个是我想做的研究,叫‘时空穿越’,能让人去过去或者未来——比如知道要下暴雨了,就能提前把稻子收了。”

叶启把录取通知书放在桌上,拿起计划书翻了翻,纸上的公式他一个都看不懂,却盯着叶云天的眼睛看——那里面的光,像他年轻时第一次看到“杂交稻种”时的兴奋,像他第一次用智能稻草人时的好奇。“爸不懂啥叫‘穿越’,”他把计划书轻轻放在叶云天面前,手指在纸边的稻壳灰上蹭了蹭,“但我知道,你从高中就抱着那本《星际时空理论》看,晚上在煤油灯下,一看就到半夜——人要是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就算累,心里也是甜的。”

他站起身,走进里屋,过了一会儿,手里拿着个铁皮盒子出来。盒子是旧的,上面印着“农具润滑油”的字样,边角已经生锈,锁是用铜丝弯的,钥匙挂在叶启的腰带上,和镰刀、锄头的钥匙串在一起。他打开盒子,里面是一沓沓零钱:5星币的、10星币的、20星币的,边缘都磨得发毛,有的还沾着稻壳灰,最底下压着一张100星币的纸币,是叶启去年卖稻子攒下的。“这里有3287星币,”叶启把盒子推到叶云天面前,手上的老茧蹭到了盒子的铁皮,“你搞研究要花钱,不够了就跟爸说——我还能再卖两袋稻子。”

叶云天的眼睛突然热了,他把盒子推回去,手指碰到叶启的手,那双手上的老茧比小时候更硬,指甲缝里还嵌着猴头省特有的红土——是早上修锄头时沾上的。“爸,不用,”他声音有点哑,“我和月瞳已经找好实验室了,钱够花。”

那天晚上,叶云天坐在院子里的老槐树下,手里拿着那份录取通知。月光落在纸上,“8000星币”的数字泛着冷光,他想起父亲蹲在田埂上攥着烂稻穗的样子,想起林月瞳举着试管说“就差你的理论了”,突然把录取通知撕成了碎片。碎片飘落在晒垫上的稻子里,有的沾着金黄的稻粒,被风吹起时,稻粒从纸碎片上滑落,掉进竹篾的缝隙里,像一颗颗小小的星星。

“我要搞研究,”叶云天对着老槐树轻声说,“我要让猴头省的农民,再也不用怕暴雨。”

里屋的灯还亮着,叶启没睡,他坐在炕边,手里拿着那把旧锄头,正用砂纸轻轻磨着锄头把的裂缝——他想,等儿子下次回来,这把锄头就能好用点了。

(二)月球区星际科技大学·实验室:淡蓝色能量流里的抉择

同一时间,月球区的星际科技大学航天工程系实验室里,温度恒定在18c,比水球区低了近十度。林月瞳站在全息投影前,身上的白色实验服里面,穿了件浅蓝色的高领衫——领口绣着个小小的月球图案,是她妈妈去年亲手绣的,用的是水球区特有的蚕丝线,在实验室的白光下泛着淡淡的光泽。

她的手指在半空中快速滑动,指尖划过全息投影的界面,留下一道道淡蓝色的轨迹,几秒钟后才慢慢消散。投影里显示的是“飞行器能源核心模型”,主体是一个银色的球体,像缩小版的月球,表面缠绕着透明的聚碳酸酯输送管,里面流动着淡蓝色的液态金属——那是她上周刚提纯的“星际金属-Ω”,在磁场作用下,液态金属会发出细微的荧光,像水球区夜晚的萤火虫。

“嗡——”投影突然发出一声低鸣,能量流的颜色从淡蓝变成了浅紫,屏幕参数栏里的“能源转化率”从82%跳到了83%,又跳到84%,最后停在了85%。林月瞳的眼睛亮了,她凑近投影,鼻尖几乎碰到能量流的模拟界面——能看到液态金属在输送管里流动时,遇到接口处会形成小小的漩涡,像水球区溪流里的涡旋,漩涡中心的荧光更亮,是能量聚集的地方。

“还差5%。”她轻声说,从实验服的口袋里掏出一个银色的发卡——是叶云天在她19岁生日时送的,用实验室的边角料做的,形状是小小的星星,边缘有细微的划痕,是当时打磨时不小心弄的。她把发卡别在头发上,发梢的碎发被固定住,露出光洁的额头。

实验台的一角,放着一封没拆开的信封,是火球区航天研究所的保送通知。信封是橙红色的,用的是火球区特有的“火山岩纤维纸”,摸起来有点粗糙,像水球区的砂纸。信封右上角有个钛金属冲压的徽章,是航天研究所的标志——一艘银色的飞船绕着火球旋转,徽章的边缘有细微的锯齿,是手工打磨的痕迹。信封的封口处有淡金色的蜡封,上面印着研究所的缩写“fAs”,蜡封的边缘有点融化,是她昨天拿出来看时,不小心碰到了实验室的加热板。

“又在跟能源核心较劲?”实验室的门被推开,林福贵走了进来,身上穿的深色西装还没来得及换,领带松松地挂在脖子上,公文包的拉链没拉严,露出里面一叠淡蓝色的文件——是月球区稀有金属矿场的供货单。他走到林月瞳身边,目光落在全息投影上,“这能量流的波动比上次稳多了,液态金属的纯度够吗?”

“够了,”林月瞳点点头,手指在投影上点了一下,调出液态金属的纯度数据,“99.98%,矿场说下周能送一批更高纯度的样品——爸,你看这里,”她指着输送管的一个接口,“要是把这个接口换成‘星钢-304’材质,减少摩擦,转化率应该能再提3%。”

林福贵顺着她指的方向看,突然注意到实验台上的保送通知:“火球区的通知,你怎么没拆?”

林月瞳的动作顿了顿,她走到实验台边,指尖碰了碰橙红色的信封,蜡封的余温还在。“我不想去。”她转身看着父亲,眼睛里的光和全息投影的能量流一样亮,“火球区的研究方向是‘星际航行’,他们想造能飞更远的飞船,可我想造的是能‘穿越时空’的能源核心——云天的时空锚点理论需要稳定的能源支撑,我算过,至少要90%的转化率,火球区的实验室里没有能提纯‘星际金属-Ω’的设备。”

林福贵没说话,他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份文件,是叶云天发表的《时空锚点坐标计算初步研究》,上面有很多红色的批注,是他昨天晚上看的时候写的。“你早就想好了,是吧?”他看着女儿,突然笑了,“从你去年跟我要‘星际金属’的提纯数据,我就知道,你肯定要跟叶云天一起搞这个。”

“爸,”林月瞳走到他身边,从抽屉里拿出一份打印好的方案,纸是月球区特有的“月岩纸”,比普通纸更厚,表面有细微的颗粒感,“这是《云月联合研发计划》,我已经算好了能源核心的初步参数,就等云天的时空锚点理论完善——我需要你帮忙协调实验室,还有初期的研发资金。”

林福贵接过方案,标题里的“云月”两个字用的是加粗的字体,是林月瞳用激光打印机打的,边缘泛着淡淡的金光。他翻到第二页,看到里面写着“研发目标:2025年前完成‘云月号’时空飞车的原型机”,突然想起1998年的那个雨天——叶启用肩膀顶着变形的悬浮车门,把他从快要坠崖的车里拉出来,当时叶启的手臂被玻璃划了个大口子,却还笑着说“没事,皮外伤”。

“实验室的事,我明天就去对接水球-月球联合科技基地,”林福贵拿起笔,在方案的最后一页签上自己的名字,字迹有力,墨色是月球区特有的“星墨”,在纸上泛着微光,“给你们申请L-07实验室,里面的全息建模系统是最新的‘星云-2022’款,能同步水球区的时空数据;资金方面,林氏实业先拨50万星币,不够再补——对了,我已经跟月球省的稀有金属矿场打过招呼,下周送过来的‘星际金属-Ω’,纯度能到99.99%。”

林月瞳没想到父亲这么爽快,她伸手抱了抱父亲的胳膊,实验服的袖口蹭到了林福贵的西装,留下一点淡蓝色的痕迹——是刚才不小心沾到的液态金属。“爸,谢谢你!”

“谢我干啥?”林福贵拍了拍她的手,手指碰到她发间的银色发卡,“当年你叶叔救了我,现在你们年轻人想做正事,我怎么能不支持?再说,要是真能搞出穿越技术,以后水球区的农民,就不用再怕暴雨滑坡了。”

那天晚上,林月瞳留在实验室里,把输送管的材质参数又优化了一遍。全息投影的能量流越来越稳,淡蓝色的液态金属在“星钢-304”材质的输送管里流动,几乎没有摩擦,屏幕上的“能源转化率”慢慢跳到了88%、89%,最后停在了92%。

“成了!”她兴奋地拍手,指尖的淡蓝色痕迹蹭到了脸颊,像一道小小的胎记。她拿出终端,给叶云天发消息,屏幕上跳出叶云天的头像——是去年在农民大学实验田拍的,他手里拿着一把稻子,笑得露出了牙齿,背景里的智能稻草人正播放着老鹰的画面。

“云天,能源核心转化率到92%了,”她打字时,指尖因为激动有点发抖,“联合科技基地的L-07实验室我申请好了,下周就能用——你的时空锚点理论,什么时候能完善?”

几秒钟后,叶云天的消息回了过来,只有两个字:“明天到。”

林月瞳看着消息,突然笑了,她把终端放在实验台上,抬头看向实验室的窗户——窗外是月球的环形山,太阳的光落在环形山上,形成了长长的阴影,像水球区傍晚的梯田。她想起叶云天说过,等“云月号”造好,要先带她回猴头省,看农民大学的实验田,看老槐树下的月亮。

(三)水球-月球联合科技基地·实验室:击掌为誓的三年之约

2022年7月15日,水球区的夏天到了最热的时候,联合科技基地的L-07实验室里,空调的风带着淡淡的消毒水味,混合着液态星际金属的微甜气息——那是“星际金属-Ω”特有的味道,像水球区的槐花蜜,却更清冽。

叶云天早上七点就到了实验室。他是坐最早一班的跨星球悬浮列车来的,帆布包里装着完善好的时空锚点理论稿,还有叶启塞给他的一袋新米——是用今年刚收的稻子磨的,装在粗布袋子里,能闻到淡淡的稻香。

推实验室门的时候,他听到里面传来轻微的“嗡”声,是全息投影的低鸣。门缓缓打开,他看到林月瞳蹲在地上,正给一个银色的能源核心模型接线。她的头发扎成了马尾,发梢的碎发用银色发卡固定住,实验服的袖口卷到小臂,露出里面浅蓝色高领衫的袖口——绣着的月球图案在白光下很显眼。

“你来啦?”林月瞳听到声音,抬头笑着看他,手里还拿着一把小小的螺丝刀,刀头是银色的,沾着点淡蓝色的液态金属,“我刚把液态金属的输送管接好,你看——”她指着模型的侧面,“这是‘星钢-304’的接口,比之前的材质稳多了。”

叶云天走近,看到那个能源核心模型——银色外壳是月球合金做的,表面有细微的磨砂纹理,摸起来像月球表面的岩石。输送管是透明的聚碳酸酯,里面能看到淡蓝色的液态金属在缓慢流动,像水球区的小溪。模型的表面贴着一张荧光绿的便签纸,用月球区的速干笔写着“云月号能源原型v1.0”,字迹干了之后有轻微的凸起,摸起来能感觉到笔锋的力度。

“我的时空锚点理论完善好了。”叶云天把帆布包里的稿子拿出来,是用稻浆纸打印的,装订处用棉线缝着,避免像之前那样散页。他走到实验室的全息投影前,把稿子放在扫描区,屏幕亮起来,淡蓝色的公式瞬间布满了整个墙面——“时空锚点坐标计算”“乱流规避算法”“历史线保护机制”,每一个公式后面都跟着详细的推导过程,最新的一条修改记录是“2022.07.14,修正第17组误差值,误差率降至0.03%”。

林月瞳立刻把能源核心模型的参数同步到投影上,两条数据流在半空交汇——左边是淡蓝色的时空锚点理论,右边是银白色的能源核心参数,当“时空锚点需求能源:90%转化率”和“能源核心输出:92%转化率”的字样在屏幕中央重合时,投影突然发出一声清脆的“叮”声,是参数匹配成功的提示音。

“成了!”林月瞳猛地站起来,差点碰到身后的实验台,她指着屏幕,眼睛亮得像星星,“你看,刚好匹配——误差率只有0.03%,完全在安全范围内!”

叶云天看着屏幕上重合的参数,又看了看身边的林月瞳——她的脸颊上沾着一点淡蓝色的液态金属,是刚才接线时不小心蹭到的,像一道小小的标记。他突然想起四年前,他们第一次在农民大学的实验室见面,林月瞳也是这样,拿着一份能源参数稿,兴奋地跟他说“你的理论能行”。

“三年,”叶云天开口,声音里带着抑制不住的激动,“咱们用三年时间,造出能穿梭时空的飞车——就叫‘云月号’,怎么样?”

“好!”林月瞳立刻伸出右手,手掌向上,“击掌为誓,三年为期!”

叶云天也伸出手,他的手掌因为常年握笔,虎口处有淡淡的钢笔压痕,指腹有薄茧;林月瞳的手掌因为拧螺丝、接线,指腹也有一层细茧,指尖还沾着点淡蓝色的金属粉。两人的手掌在空中相击,发出清脆的“啪”声,在实验室里有轻微的回声——墙面的吸音材料没完全吸收这声脆响,反而让它更清晰,像一颗种子落在了土里。

那天下午,他们在实验室里待了整整六个小时,连午饭都是叫的基地食堂的外卖——是“星际炒饭”,加了月球培育的胡萝卜,是淡紫色的,吃起来带着点甜味。

叶云天坐在全息投影前,完善着时空锚点的算法,手指在界面上滑动,每调整一个参数,投影就发出轻微的“嗡”声。林月瞳坐在他旁边,手里拿着一个透明的试管,里面装着淡蓝色的液态金属,正对着灯光观察纯度——阳光透过实验室的玻璃窗照进来,试管里的金属泛起彩虹般的光泽,像水球区雨后的彩虹。

“‘云月号’的车身要流线型的,”林月瞳突然说,拿起一支马克笔,在实验室的白板上画起来,“侧面要印上‘云月号’三个发光的字,用月球合金做字体,晚上能亮。”

叶云天凑过去,在她画的车身旁边加了个小小的时空锚点接收器:“顶部要装这个,能接收跨时空的信号——对了,实验室靠窗的位置要放一张桌子,早上能看水球的日出,晚上能看月球的星空。”

他们一起定了“研发日志”的规矩:每天晚上睡觉前,要把当天的进展写在专用的本子上——本子是水球区的稻浆纸做的,封面印着“云月号研发日志”,是林月瞳用毛笔写的,墨色是“星墨”,在灯光下泛着微光。

夕阳西下时,实验室的全息投影还亮着,上面是“云月号”的初步设计图:流线型的银色车身,底部装着三个能源喷射口,能喷出淡蓝色的能量流;顶部的时空锚点接收器像一颗小小的星星;车身侧面的“云月号”三个字用荧光材质,在设计图上泛着淡淡的金光。

叶云天坐在椅子上,看着设计图,突然想起早上叶启的电话:“家里的稻子都晒好了,我给你装了袋新米,你在基地要是想吃米饭,就用那个智能电饭煲煮——记得多放水,新米吸水。”

林月瞳靠在实验台上,手里拿着那个月球模型,是叶云天挂在帆布包上的那个,她轻轻转着模型,“云月同程”四个字在夕阳下闪着光。“走吧,”她看着叶云天,笑着说,“基地食堂的晚饭时间快过了,今天有你爱吃的‘稻香排骨’——用的是水球区的新稻,炖得很烂。”

叶云天点点头,跟着她往外走。他拿起帆布包,里面的新米袋子轻轻晃了晃,发出细微的“沙沙”声,像水球区稻田里的风声。实验室的门缓缓关上,全息投影自动保存了设计图,屏幕右下角跳出一行小字:“云月号研发日志·第一天:时空锚点与能源核心参数匹配成功,三年之约正式启动。”

走廊里的灯光是暖黄色的,两人的影子被拉得很长,并排走在一起,像一条通往未来的路。远处的悬浮列车驶过,车身上的广告屏正在播放“27星球科技展”的宣传语——“探索无界,未来可期”,声音透过走廊的窗户传进来,很轻,却很清晰。

叶云天和林月瞳相视一笑,他们知道,从这一刻起,一场关于时空、科技与梦想的旅程,已经正式出发。而三年后的2025年,当“云月号”的淡蓝色能量流划破天际时,所有的等待与坚持,都将在那时绽放——像水球区的稻子,在春天播种,在夏天生长,最终在秋天结出满穗的金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