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感激

《舌尖上的华夏》虽然是只有7集的纪录片,但拍摄所涉及到的美食以及场景,却是很复杂的。

可以说是足迹遍及了整个华夏,从南到北,从西到东,范围极广。

纪录片跟电影有所不同。

纪录片其实更接近电视栏目,它的播放形式、固定时长、标准化结构,都带有电视栏目基因。

因此,国内大多数的纪录片,都会有个总策划。

例外的情况也有,比如一些小投资独立作者型纪录片,还有一些单集的低成本系列短片。

不过,这些纪录片即使没有总策划,一般也有个类似的机构行使总策划的作用,比如总编室等。

在一些规模大点的纪录片中,都有总策划总导演,而掌握剧组大权能代表剧组的,是总策划,而不是总导演。

总策划负责策划整部纪录片,宏观把控纪录片走向。

总导演是具体执行人。

用个不太恰当的比喻,总策划是电脑的操作系统,而总导演则是具体的应用程序。

当然了,很多的纪录片,总策划本身就兼任总导演。

曹阳也是《舌尖》的总策划和总导演。

下面还有具体执行的导演,也就是按照总导演的规划干活的导演。

最初,曹阳是打算把拍摄分成四组。

他自己掌控一组,拍摄一个单元,也就是一集的素材,剩下三组按照要求,分别拍摄两个单元的素材。

具体做法就是,他先把几组集合起来,让那三组都先跟着他,看他怎么拍摄那一个单元,熟悉了他的拍摄方法后,就让那三组各奔东西,拍摄剩下的六个单元。

为此,他在数字摄影机的选择上,作为主力摄影的索尼CineAltaf35要了三台。

不过,在阿莱知道曹阳需要用到数字摄影机时,主动联系程建业,送来了两台他们研发的最新ArrifLexd-21摄影机。

ArrifLexd-21的性能不比索尼的CineAltaf35差,再加上如今还名气不大,但今后会成为主流的redone也有两台。

曹阳就改变了主意,决定直接分成六个拍摄小组,除了他之外,再分五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主题,这样在制作的时间上,还能再缩短一些。

之所以是六个小组而不是七个,是因为曹阳先拍摄一集时,会让其他所有人都跟着,按照他的风格拍摄,以便形成统一的风格。

然后,他再跟剩下的五个小组,每个小组再负责一集的素材拍摄。

也就是说,他总共要拍摄两集的素材,而其他小组只需要拍摄一集的素材。

既然除了曹阳这个小组之外,还有五个拍摄小组,那就需要设立五个导演负责具体拍摄事宜。

在每个小组导演的选择上,曹阳先定下了几个他的固定班底作为小组导演,顾常卫、宁昊,还有一直都跟着他的副导演柳杉和李明义,这就四个了。

剩下一个,其实老田是最好的选择。

田庄庄作为老司徒的学生,是“稍微”继承了一点老司徒的衣钵的,他拍过纪录片。

在老田刚解禁的第二年,他拍了纪录片《茶马古道·德拉姆》。

《茶马古道·德拉姆》是老田执导的第一部纪录片作品,也是华夏第一部使用“高清”数字技术拍摄出来的影片。

为了拍摄记录滇西北怒江流域原住居民的生活现状,他率拍摄团队沿怒江而上,一路上风餐露宿,屡历惊险,随马帮徒步至察瓦龙,再原途返回。

这五十多天的古道之行,让老田瘦了十几斤。

这部《茶马古道》制作出来后,老司徒当时对老田是极其满意,认为他跟自己还是学了一些“皮毛”的。

嗯,至少有那么两三个月,没骂过老田。

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让曹阳有些可惜的是,老田被他推到《建国大业》去当导演去了,如今《建国大业》正在拍摄,老田肯定是没办法给他当纪录片导演了。

不过,在老田知道这件事后,就给曹阳推荐了他的另一个学生,北电管理学院的青年教师张奇。

老田算是张奇的老师。

老田告诉曹阳,张奇曾在2000年,就做过央视12集大型文献纪录片《共和国外交风云》的编导和摄影师,对纪录片有着独特的认识。

曹阳查了下张奇的简历,他是中传电视系的,毕业后进了央视做了摄影师,从事的全是做纪录片工作。

《共和国外交风云》中,他的主职就是摄影师,还实际担任了分集导演,还因此拿到了第18届电视金鹰奖最佳纪录片导演奖。

后来,他考上了北电电影学硕士,制片管理方向,老田就是这个专业的导师之一。

从06年起,张奇就在北电管理学院任教了。

当然,目前来看,老田带过的那么多研究生中,也就宁昊算是他的“亲传”弟子,其他的只能算是学生,亲进度上跟宁昊没法比。

不过,既然老田推荐了张奇,曹阳就给张奇一个机会,让宁昊通知他,让他明天到自己的办公室一趟。

曹阳还是要考察一下的,行的话就用,不行就换人。

分集导演跟演员不同。

要是演员,曹阳肯定没有顾虑,他对演员的要求就没有那么高了,什么演技不演技的,只要形象符合,那就行了。

但分集导演必须要有一定分析能力和执行能力,基本功起码要扎实才行。

老田回北电任教后,这些年带了不少研究生,其中目前发展最好的就是宁昊。

宁昊在还没上老田的研究生时,就跟着曹阳了,他上课的时间其实不太多,很多时候都跟着曹阳在拍戏,只有拍完戏空闲时间,才会回学校上几天课。

因此,宁昊跟老田的其他学生,说实话并不是多熟悉。

比如张奇,宁昊就不算太熟悉,毕竟二人的专业不同,交集少了很多。

不熟悉归不熟悉,但总归还是知道有这么个人的,电话也有。

当张奇的电话响起时,他看了一下,上面显示是宁昊,这让他一时有些惊讶。

说实话,他跟宁昊不熟悉,也不是一届的,但同为老田带过的学生,电话还是留过的。

“宁导,你好你好,好久不见了,你回国了?”

张奇作为北电的老师,对于自己“师弟”宁昊,还是有些关注的。

毕竟老田带过的那么多学生中,要说现在混的最好的,无疑就是宁昊了。

大家最羡慕宁昊的,就是他是曹阳导演的固定班底,并且曹阳导演也给了他很多机会。

比如去年那部引起热议并且票房超级大爆的《蝙蝠侠:黑暗骑士》,宁昊就是执行制片人,这已经是北电大多数人这辈子都不可能达成的成就了。

更何况,还有一个消息现在已经传开了,那就是曹阳导演担任制片人和编剧的一部好莱坞电影,就是让宁昊执导的。

那可是好莱坞电影!

并且,作为“师兄弟”,张奇比北电的其他人知道的还更多一些,知道那部电影叫《宿醉》,投资3500万美元,是好莱坞六大之一的华纳投资的电影。

那可是3500万美元的投资啊。

就算现在的汇率已经没有前几年那么高了,但换算过来,那也是将近2.5亿人民币的投资。

在国内,也就只有那三四个大导演才能拿到这个数目的投资,才敢拍摄这个数额投资的电影。

但是,就是这三四个导演,也就在国内能拿到这些投资罢了,要是去了好莱坞,目前是肯定不可能拿得到3000多万美元的投资的,因为他们都没有证明过自己。

就像陈凯哥这样的大导演,当初获得了金棕榈之后,曾受邀拍摄了好莱坞电影《温柔的杀我》,投资预算据说也就给了1000万美元。

可惜陈凯哥搞砸了,真实票房也就500万左右,因此失去了去好莱坞发展的机会。

张奇拿国内的大导演陈凯哥跟宁昊对比,也就很清楚宁昊如今发展的有多好了。

“是呀,我也是前几天回来的,本来还想着休息一段时间呢,没想到曹导又给我找了点事情做,这不,电话就打到你这里来了。”

宁昊在电话里说道。

张奇心中一动,难道曹导让宁昊做事,宁昊有需要自己帮忙的地方?

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只要能跟宁昊搞好关系,成为他的摄影师也行啊。

自己可是摄影师出身。

当然了,能成为他的副导演也行,总归是能借此有长远的发展机会,总比自己待在北电当老师等待其他机会好太多了。

自己跟宁昊都算是田老师的学生,这是天然的信任基础。

“哎呀,宁导,有什么事你就直说,咱们都是田老师的学生,只要我能做到的,一定尽全力。”

张奇赶紧笑着说道。

“嗐,师兄你误会了,不是我要找你帮忙,是这么回事,你不是之前一直在央视做纪录片吗?曹导的毕业作品要做一部纪录片,现在还缺少个……嗯,哈。”

宁昊也没说透,在这个地方打了个哈哈,万一小师叔看不上张奇了呢?所以暂时还不能说透。

不过,宁昊也并不想揽什么功劳,他直接说道:

“咱老师知道后,就给曹导推荐了你,曹导知道咱们是师兄弟,这不就让我给你打个电话,他让你明天上午九点去他的办公室。”

“啊?”

张奇随即立马反应过来,瞬间只觉得一股热流遍布全身,心脏“咚咚”的清晰可闻,似乎随时都能从身体里跳出来。

“谢、谢谢、谢谢老师,谢谢宁导,谢谢曹导给我这个机会……”

张奇一时激动的不知说什么好,这比他预想的好太多了,也是他绝对没想到的。

“哈哈,师兄,先别激动,你最好还是准备一下,曹导明天肯定是要考察一下你的能力的,在曹导那里,能力永远是第一位的,你要有个心理准备。

你别看曹导这人平时看起来很平易近人,但他对工作、对个人的能力要求,还是非常高的。”

宁昊委婉的说道。

他潜在的意思很明显,你先别忙着激动,成或不成还两说呢,主要还是看你的能力。

你有能力,曹导看在田老师的面子上,那是肯定会用你的。

但是,你若是让曹导不满意,那么对不起,谁的面子也不行。

张奇此时也冷静了不少。

他大概听明白了宁昊的意思。

对于宁昊所说,他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这是应该的,曹导总不能为了人情就砸了自己的招牌吧?

张奇咽了口唾沫,强行压住紧张和期待的心情,尽量用平静的语气说道:

“还是要谢谢老师的推荐,也谢谢宁导的引荐,我会努力的,不管成或不成,我都无比感谢老师和宁导的推荐。”

“行,那就这样,别忘了明早九点钟去曹导的办公室,祝师兄顺利。”

“谢谢。”

听着电话里传来的盲音,张奇瞅着电话,愣了差不多有十几秒。

他深吸口气,让自己至少表面上看起来平静了下来。

要是电影方面的事情,张奇肯定没有丝毫把握,但在纪录片方面,他还是有些信心的。

在没来北电任教前,他差不多做了十年的纪录片,虽然没单独负责过一部纪录片,但那并不是因为他没能力——他作为编导和摄影师,至少跟过数十部纪录片的策划和拍摄工作。

之所以那么多年都没有独自策划和担任过总导演,那是因为众所周知,在很多地方,是需要熬资历和机会的。

尤其是在央视这样的单位,资历和机会几乎不是单独的,必须是同时拥有才行。

单独的资历和单独的机会,对于一般人,都是没用的。

这也是他后来报考北电研究生的原因,也是他研究生毕业后留在北电当老师的原因。

凭借他在央视的资历,再留在北电做老师,其中的发展机会,是比回去要多得多的。

尤其是他还是田壮壮的学生。

这不,千载难逢的机会不就来了吗?

曹阳今天没去李晓苒那里。

李晓苒已经去金陵了,她在《建国大业》的很多戏份都是要在那里的金陵美龄宫拍摄的。

韩总在知道了李晓苒还有另一部电影要拍摄后,就稍微做了一些调整,把李晓苒的戏份排的靠前了一些。

临走前,李晓苒狠狠的“咬”了曹阳一次,估计有些中毒了,说话就哼哼唧唧语无伦次。

她跟曹阳抱怨,之所以不想接拍《非诚勿扰》,一个原因是里面的女主角人设让她想起了不愉快,除此之外,还有另一个原因。

那就是去年在还没立项《唐山》之前,小钢炮原本要立项《非诚勿扰》的,也邀请了李晓苒,李晓苒听了小钢炮讲述的故事梗概,没多想就答应了。

哪知道她把档期都腾出来了,小钢炮竟然跟着曹阳去搞《唐山》了。

当然李晓苒那个气啊。

但就算是气的胸疼也没办法,谁让《唐山》的发起人是曹阳呢?

于是,李晓苒就把这个“仇”记在了小钢炮身上,这也是她拒绝了小钢炮立项的《非诚勿扰》的原因之一。

要不是听说小钢炮准备邀请高媛媛那狐狸精,她才不会接《非诚勿扰》呢。

曹阳听了很感动,也有些愧疚。

于是,他就再次让李晓苒“咬”了自己一次,让她出口气。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