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7章 工业化火箭
看一家企业的的办公场所,挺是能够看出一些这家企业骨子里面的一些东西。
九霄航天的办公场所在风格上面,自然是保持了北辰系一贯风格。
人均办公面积大!
并且,在办公区域内,每个工作区边上会设置一个茶水间和一个休息区。
休息区甚至可以直接躺上小憩一番。
陈元庆是看结果的人,至于说中途,别太去管。
整个九霄航天,除去行政人员之外,技术研发人员现下并不多,就才是百来号人。
别看九霄航天成立时间已经不短了,但是整个人员架构还没有完善。
没有办法啊!
在外航天人才基本上没有。
所以想要社招,基本上不可能。
想要招人就只有两种法子:挖人和校招。
九霄航天待遇是相当不错的,挖人倒是还真的挺容易。
在国内,不进入到体制内的工作,那么首先就考虑外企和北辰系企业,然后再是考虑国企,再是民企。
不得不说一点,民企在获得的人才上,不敢说差,但也是相对较差的。
“大部分的小伙伴可能不认识我,我自我介绍一下,我叫陈元庆。”
此处有掌声……
陈元庆摆了摆手:“别动不动的就鼓掌,我们不兴这些。”
“本来,我就是过来想要看看,然后和你们的组长们开个小会,就走了。”
“但是,你们高总,硬是要让我和大家讲上两句。”
“我这讲话的稿子都没有准备,所以今天就随便讲讲,当做是聊天交流。”
陈元庆:“先讲一下我为什么有钱没地花要成立九霄航天!”
大家不由都是轻笑了一番。
陈元庆竖起两根手指:“总体来讲是两方面原因,商业和理想。”
“对于航天商业化,大家脑子里面想到的是什么?”
“太空旅游还是商业卫星发射?”
“说句实话,现在航天商业化程度并不高,太空旅游也就只是个远期愿景,想要实现最少得要十几二十年时间才行。”
在国外的私人航天公司,不少就是打着太空旅游的噱头。
必须得要有一个好的ppt,不然可找不到融资。
除非,创始人自己有钱。
但创始人钱再是多,也不敢不限制的往航天里面扔啊!
要知道,火箭只要发射一次,就是钱。
“太空旅游这个事情,我们先并不考虑。我们计划的是,在近地轨道上面部署1.2万颗卫星组建一个天基通信网络。”
“让全球任何地方,都是能够享受到互联网服务!”
陈元庆笑道:“这无疑是一个挺是疯狂的计划。甚至乍一听,就在心里面觉得这个计划根本就不可行。”
从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卫星以来,人类总共也就发射了几千颗卫星(截止2017年11月,是5000多颗)。
一些卫星,是坠毁了。
现在仍在轨道上运行的,也就2000多颗。
其中大漂亮有2044颗,大鹅有553颗,小日子148颗,华国134颗,高卢71颗,汉斯59,三哥51,约翰49,加大拿38,意利大25。
看着好像挺多的。
但仍在工作的卫星就是有700多颗。
也就是说,大部分的卫星在轨,但已经是不能够工作了。
属于什么?
飘浮在太空上的垃圾!
当然了,这些卫星会逐渐的向地球不断靠近,最终坠毁。
不工作了,轨道就维持不住了,肯定就是会进入到大气层直接燃烧掉。
“这个计划,真的不可行吗?”
“一次发射40颗乃至50颗卫星,只需要两三百次的发射。”
“当然了,一次性想要发射这么多颗卫星,我们需要一款新的运载火箭。”
“为了降低发射成本,我们的运载火箭的制造成本必须得要够低。”
“就火箭成本这块来讲,国内的火箭在全球范围来讲,也敢说是成本相当低的。比国外火箭的成本,要低上数倍。”
“但是,这成本还是太高了。”
“怎么来继续降低成本?”
“过往的时候,我们将火箭是当做什么?最尖端科技的结晶,什么技术都要用最先进的,材料也是用专门的航天材料。”
“我们要转变一个思路。”
“我们要将火箭当做是一个大规模生产的工业产品!”
“工业产品的特点是什么?”
“我生产得越多,我的成本就越低。今天成本是一个亿,明天就降到5000万,后天就给打到1000万。”
“如果火箭的制造成本只有1000万的话,发射300次,也才是多少钱?30亿而已!”
陈元庆笑道:“虽然1000万是有点想当然,但是我觉得还是可以向着这个方向努力的。”
别看火箭挺大的,但是依照华国的工业能力,在大规模生产的情况下,制造成本还真的可能打到这种程度来。
当然,这只是说制造成本!
像是研发成本还没有算。
另外发射的时候,还有燃料成本。
卫星什么的,都是另外讲。
“之前的时候,我和高总聊过,说要搞可回收火箭,这就是为了进一步的降低发射成本。”
“只有发射成本给打到了白菜价,人类的太空探索才是真正的能够走向正轨。现在,发射一次成本得要几个亿,这再是家大业大的也承受不住啊!”
噼里啪啦讲了不少,陈元庆倒是给讲渴了,拿起一瓶矿泉水喝了起来。
“接下来说理想。也不算是理想,只能够算是一种未雨绸缪吧!”
“对于生活在地球上面的人类来讲,未来挺是危险的。”
“你们觉得,发生s3赛季的可能有多大?”
“理论上来讲,有着核武器,只要是理智的人,都是不会允许s3赛季开打。”
“但理论和实际,是有着很大差别的。人不可能说一直是理智的,人是感性生物!”
“而且,自身接收到的信息,也会让判断出现失误。”
“除了内部的危险之外,还有来自于宇宙的。地球出现了几次生物大灭绝。而最近的一次,科学家一致推断是天外小行星造成的。”
姑且可以称之为灭世小行星!
“那么在未来,是否也是会有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可能性?”
“这事是必然会发生的!”
“现在就是看是几十年后,还是几百年后乃至几千数万年后。”
上一次,已经是几千万年前的事情。
所以间隔时间,还挺是久的了。
“所以,人类文明想要不灭绝,就必须得要有在数颗星球上生存的能力。”
“不能够只窝在地球上面。”
“我们得要走出去!”
陈元庆认真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我们来走出第一步,先在月球上面建立永久基地,然后开始往太阳系其他行星进发。”
“我们这辈子大概是看不到人类走出太阳系,但没有关系,我们会给后人打下基础!一代代人的接力,相信终究会是有一天后人们能够踏足其他恒星系!”
想要踏足其他恒星系,人类的寿命是一个大问题。
短短数十年的生命,在宇宙尺度下,人类的寿命实际上和蚂蚁并没有区别。
一直在说,为什么找不到外星人。
有没有可能,就像是蚂蚁感知不到人类的存在,人类也感知不到外星人呢?
实际上,人家早已经就在身边路过了很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