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那年1985初雨彩虹

第673章

这是最好的时代!

万物竞发,百舸争流。

国内消费市场在扩大,出口贸易蓬勃发展,商品只要生产出来,就不用担心卖不出去。

扩产再扩产!

所有人都是埋头苦干,目标就只有一个,赚钱再赚钱。

至于说其他的,完全的没有心思顾了。

“我们的白酒库存量,相比起去年下降了一万吨。”

“今年,我们白酒的销售,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反而销售量是提升了很多。”

有病毒,更加要喝酒了!

白酒是消毒的。

有点扯,但还真的有人是这么以为的。

陈元庆在九月末的时候,回到了老家,有着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了。

春井镇这边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

十一分厂投产之后,春井坊酒业的白酒年产能突破了40万吨。

这无疑是相当恐怖的一个数据。

产能的突破是好事,但春井坊酒业的欠债也是相当高。

近100亿的欠债!

准确的来讲,春井坊酒业欠下了94亿的银行贷款。

春井坊酒业和很多酒厂不同,并没有大搞什么跨行业投资。

比如说全兴酒厂搞了8年时间的足球。

并且向着药业、房地产、印务以及高科技等领域发展。

春井坊酒业获得的贷款,全部是存入进了北辰集团财务公司。

当然了,北辰集团财务公司给到的利息,要比春井坊酒业从银行获取贷款的利息高出0.1%。

这般也不算是损害股东利益了。

毕竟有得赚。

至于说因为北辰集团财务公司而出现的关联风险?

这谁都是没有提出来。

陈元庆目光看向一排新建酒罐,这些钢制的酒罐里面装着的,自然不可能是优质原酒。

优质原酒全部都是在酒坛里面装着。

现在春井坊酒业的储酒能力可相当强。

当然了,酒罐的储酒能力要远远超出酒坛,最为重要的一点,占地面积小。

春井坊酒业的厂区面积超级的大,很大一部分,就是被存放酒坛的酒库所占据。

陈元庆回来,自然得要到十一分厂这边看看。

在十一分厂大门的位置,已经是新形成了一个小镇。

比起春井镇的面积自然要小,但是这里的居住人口也是有数千人。

春井坊酒业在这里修建了三栋宿舍楼,然后附近被占地的村民,也是将新房子修建到了这里。

集中修建好啊,可以供应自来水、天然气以及网络。

网线自然是给迁来的。

另外,在这里还修建了一所小学。

派出所自然也是有的。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说句实话,生产车间是没有什么看头的,都一样。

只不过,十一分厂的面积,是有着些大。

为了建厂,平了不知道多少个山头。

陈元庆主要还是看排水。

排水是没有问题的,在厂区边缘是给弄了一条宽近十米,深四五米的河道出来。为了修建这个河道,自然是花费了不少钱,钢筋水泥没少用。

陈元庆看了下河道的水痕,夏季涨水的时候,最高也就到一小半的位置。

当然了,即使水涨得再大,也是不用担心生产车间。

生产车间在修建的时候,也是有考虑到这个,所以车间内的是要高于厂区地面。

即使厂区内出现了几十厘米的积水,也不会影响到窖池。

当然了,这种情况基本上不会发生。

除非河道排水不行。

现在春井坊酒业煤改气是全部完毕,少了一天二十四小时的烧煤,空气当中没有了烧煤的异味。

还有就是,各种灰尘都是少了,不像是之前,挨着锅炉房边上,树叶上都是有很多的黑灰。

对于春井坊酒业来讲,烧天然气会增加上一些成本,但完全是能够接受的。

陈元庆在老家这边,除了关心下春井坊酒业生产上的事情之外,更多的还是见“朋友”。

一起钓钓鱼,吃吃饭,吹吹牛,摆下龙门阵。

“庆哥,省里面是在调派精干力量去贫困县任职。我想着,报名去参加。”

蜀川的贫困县不少。

陈元庆:“在县里,不好好的吗?”

高水县依靠着春井坊酒业上缴的税收,财政上面是极其宽裕。

兜里面有钱,想要干什么,都是有底气。

高水县这些年,路是修好了,又是搞水利建设。

整修河道、水库和水渠。

另外就是在教育上面大搞投入,每个乡镇上面是建立起敬老院,孤寡老人全部都是接到敬老院照料。

陈元鹏:“县里升得慢。在官场上,是一步慢,就步步慢。”

陈元庆夹了口菜,这堂屋里面,今天也就他们两个人,可以说上一些关起门来的话。

对于陈元鹏有追求这事,他倒是觉得挺好。

当然了,这纯粹的对陈元鹏个人发展的好感到高兴。

陈元庆可不指望陈元鹏能够帮上自己点什么。

一句话,用不着!

“想要给贫困县摘帽,必须得要依托当地的自然环境来发展特色的产业。”

“甚至是一村一特色的搞。”

陈元庆打量着陈元鹏:“将会很耗费心力的。你脑子里面要光是靠升职加薪这点追求,可不能吃得下来这苦。”

“我也是有要为人服务的心!”

陈元庆闻言不置可否,光是说,谁可可以,得要看做:“现在的评价体系,就是搞好经济。把经济搞上去,就是有能力的,就会提拔。但是,这种评价太片面,也太功利。所以,在后面肯定会改。经济、交通、教育、医疗、民生……”

“以后不会片面的强调经济,而是会多维度的去评价。”

“当然了,你去贫困县的话,最为重要的,还是发展经济。先摘帽,再是考虑其他的。”

陈元庆:“你需要有一整套的计划!从什么地方开始做,到某个时间段,要达成什么样的目标。”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陈元庆现在也算是“达”了。

总是得要做上点什么。

这一点,是正常华国读书人都会有的一种本能。

千百年来,都是如此。

北辰集团是有对口帮扶的贫困县。

直接发钱?

这种事情,陈元庆不做的。

北辰集团主要是教育和医疗方面的扶持。

比如当地的教师和医生可以到北辰中学和北辰医院来进修。

北辰中学和北辰医院在整个西南地区,是公认最好的学校和医院。

当然了,捐赠教学设备、医疗设备什么的,也都是会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