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8章 离别

没有德华,那就创造德华。

李雪是不会给她二哥看孩子、带孩子了,就算她答应,李姝也是不会答应的。

李姝早就说过了,一个家里不能有两个大魔王。有她没小姑,有小姑没她。

“二弟,雅萍还是住我这吧。”

中午吃了饭,喝了酒,赵根同尹满仓休息了一会儿便往回赶了。

他们就是来串门的,看看亲家,也看望老太太,毕竟双方都有老人呢。

这个年月就是这个礼节,亲戚之间相交,应主动去看望一下老人的。

李学文年年不落,赵雅芳怀孕生孩子没有再往家里回,可他当姑爷的得备年节礼。

要说讲究其实也没那么复杂,端午一次,过年一次,丈人和丈母娘生辰各一次。

就算再舍不得花钱买礼物,一年这四个日子得记住了,多多少少都是个心意。

除此之外呢?

对方家里有老人,你就不能空着手上门,再怎么着也得拎点东西。

要是通家之好,人家家里有小孩子,那就得买点零嘴,总不能差了意思。

李家同赵家是亲家,李学文每年往丈人家送礼看望都是应该的,实在亲戚嘛。

再看李学武,他前两年还去红星村,不是给老人买东西就是给孩子带东西。要说以前家里困难,城里人也看不上农村的东西,赵根还能说服自己不来,现在怎么好意思。

李学武本就不是姑爷,照顾赵家已经十分够意思了,却又照顾了尹群。

赵根和尹满仓知道李学武有能耐,安排两个孩子进厂不算回事,可对他们来说就是天大的恩情了。

别的不说,这几年李学武家里也好,单位招待所也罢,从来没缺过野味家禽。

上秋了,家里劈柴、冬菜都不用自己买,尹满仓早早地就给准备好了。

入冬以后黄羊、兔子、野鸡……但凡山里有的好玩意儿,就会想着给李学武送来。

李顺和李学才在山上这几年,衣服换下来便被赵根家的或者是尹满仓媳妇赵丽拿走去洗,有好饭菜了总想着叫爷俩去家里吃。

知恩图报,方能长久。

李学武这么做是为了啥啊?在他们看来还不是重情重义,真认他们这门亲戚。

要说往深了想,李家现在的一家之主名义上还是李顺,毕竟才四十多岁,正年轻。可真正拿主意的人早就换成李学武了。

李家为啥日子越过越好,越来越进步,还不是有李学武撑起顶梁柱,家和万事兴。

别的不说,赵雅芳以前还带着蛮劲儿,新婚那会儿总想着搬出去单独过日子。

可你现在看看她怎么想。

李学武是当小叔子的,又是照顾了她弟弟,又是照顾了她表弟的。另借助红星厂的优势,在红星村布置了好些个项目。

赵雅芳也是蠢蛋,哪能看不出这是小叔子在照顾她们家,照顾她们家亲戚。

连她现在的工作,李学文此前的安排以及现在的长进,要说没有李学武的关系,她得多大个脸才能过得去这份自私的想法。

有李学武在红星厂的势力,华清这边从副校长到保卫处处长都是他的关系。这几年形势不好,可有人敢招惹他们两口子吗?

面上的风头过去,两口子回学校该教书的教书,该进步的进步,有人找后账?

她敢说有小叔子照顾,这关系比好多同事的背景都管用。尤其是红星钢铁集团同华清大学现在的合作关系,都知道她小叔子是红星钢铁集团的领导,谁敢不高看她一眼。

现在是科室副主任,有这份能力,往后进步都是按部就班的,这不是便利?

李学文不管闲事,性格随和,赵雅芳也去了棱角,成了这家里最爽快的人。

同奶婆婆孝敬,同婆婆温顺,对弟弟、弟妹以及小姑子更是关心备至。学校的房子好好收拾出来了,可再没说搬出去住的话。

李学武班上的事她帮不到,可回收站这边的账目一直都是她在管着,很是稳妥。

回收站体系虽然不能说庞大,可也分支众多,没有个信任的人李学武也管不过来。

正因为有嫂子的帮忙,他才敢一周看一次报表,不然哪里能这般潇洒。

李姝和李宁送来这边,她要是在家就帮忙看着。她要是不在家,给李唐买什么,都会带出李姝和李宁的份,一个东西买三份。

一个东西买三份这件事好像已经成了李家养孩子的习惯了。即便孩子不在一起,这好吃的、好玩的也会买了送对方家里去。

赵雅芳本就不是小气的人,有李学武做在前头,她这个当嫂子的就不能落在后头。

二小叔子能付出十分真心,她就敢奉献十二分真意。差钱行,差事可不行。

说起来也是古怪,这李家明明都分家了,可日子过起来比不分家的家庭更团结。

李学武主外,赵雅芳主内,本也不是两口子,可拿主意的爽快劲配合的相当默契。

有时候家里有事情,两人一个眼神的碰撞便知道彼此的主意,事情也就定下来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李顺和刘茵想要提意见都没法开口,因为他们能想到的,这两人早就想到了。

说憋屈吧,也不是,说欣慰吧,还有点无奈,孩子们成长的快,他们都觉得老了。

李学文当大哥的想摆烂,在弟弟、妹妹面前都觉得有些没面子,也开始努力上进。

就更别提李学才、姬毓秀和李雪了。有爽利持家的大嫂和睿智成熟的二哥在前面,他们想不成材,想不成熟起来都不成了。

李顺为啥敢一去山上两三年,家里的事情全都不管,还不是看孩子们能独当一面。

没有孩子们折腾,就连刘茵和老太太都觉得舒心,这几年没有口角矛盾,更是没病没灾,顺顺利利的。

李学武一个人再有能力,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家里能指望的唯独大嫂赵雅芳。

以前大嫂的那个性格他一点都不埋怨,男人要是没有这点肚量就别出去办事了。

他大度,谦让,也把大嫂哄好了,两人联手经营这个大家,顾好自己的小家,这李家的日子还能有个不蒸蒸日上?

当小叔子的能做到这个地步,那作为娘家人,赵根也好,尹满仓也罢,都记着情。

李学武的照顾他们心里记着,嘴里并不说报恩还情,因为也还不情。他们各自都明白,这是实在亲戚,只能好好处关系。

今天来李家吃饭,无论是赵根还是尹满仓,都没有求情办事的意思。

说起赵雅萍完全是无意识的,要不是喝酒有点多,这嘴也不会惹豁子。

出门以后赵根对妹夫都有意见,怪他不应该在饭桌上提这件事,给亲家找麻烦。

尹满仓也有些讪讪,这件事他真没想着能办的这么快,只是心疼外甥女提了一嘴。

回头想想着实不应该,毕竟赵雅军两口子还在饭桌上呢。当着李家人的面提这个,好像是逼着小两口带妹子进城。又像是讲究小两口不照顾家里,请李家帮忙照顾孩子。

反正是两头都不讨好,赵雅军性格憨厚本分不会说什么,可他这当姑父的不能不说,不能让小两口因为这个窝心叽咯。

赵雅军和王露也是为难的,当时还没来得及开口,便被大姐和二哥把话题扯过去了。

三言两语之间便定了雅萍进城以后的安排,再开口说话倒显得他们不诚心了。

姑父的歉意和解释,也让小两口自责内疚,这顿饭吃的颇为不舒服。

再看李家这边,送走了父亲和姑父,又送走了弟弟和弟妹,赵雅芳颇觉得自责。

“雅萍过了年也才十三,小宁一个人在家带两个孩子本就忙不过来……”

“不是怕你不自在嘛。”

李学武笑了笑,见嫂子走慢了几步回屋,他便主动站在了院里听她说话。

“我能看得出来,老姑夫是好心,你也不用难为情,爸妈不是小气的人。”

“是,我没多想那个。”

虽然嘴上是这么说,可赵雅芳还是有些不好意思地抬起手理了一下耳边的头发。

姑父在饭桌上提这个,最为难的还不是二弟,而是她这个当大姐的。

一边是婆家,一边是娘家,另一边还有弟弟和弟妹,夹在中间怎么说都不合适。

“还是别纠结了,又不是用不着你。”

李学武手插在大衣兜给嫂子讲道:“咱们家就这么两个屋,你让雅萍住哪儿?”

大哥和嫂子虽然有了李唐,可毕竟才结婚四年。小姨子要来串门住两天还行,要是日子长久了,还不得憋坏了啊。

再说了,农村没有条件,一铺炕全家睡,可在城里不太好。

赵雅萍过了年就十三岁,跟姐姐、姐夫睡一铺炕,时间久了要被人家讲闲话的。

赵雅芳也想到了这一点,微微皱眉道:“我想让她跟李雪和毓秀住东院去。”

“嗯,要说房子咱们家前后院绝对住的开,可你再想想合适吗?”

李学武眉毛一挑,讲道:“毓秀和李雪都上班了,下了班以后无论是生活还是休息,都跟学生的作息规律不同步。”

他提醒道:“我后院的房子倒是空着,可你敢让她一个人住后院去吗?”

“这——”赵雅芳微微皱眉。

甭说让妹妹一个人住后院了,就是李雪往后院住去,公公婆婆都是不允许的。

别看这院严实,轻易进不来人,可万一呢,李雪可是大姑娘呢。

再一个,这大院好多家都搬走了,空落落的,有事了喊出来都不知道。

真坏了名声,后悔都来不及。

所以李学武问她,她迟疑着讲不出来。

“难得姑父心疼丫头,根叔说什么你也别在意,就让她去我那边吧。”

李学武宽慰她道:“真要是能再供出一个大学生来,你这当姐姐的也光荣啊。”

“唉——哪敢想啊。”赵雅芳叹了一口气,看着李学武讲道:“就算进城读书又能怎么着,现在城里的孩子都往农村走呢。”

“这不一样,你别多想。”

李学武表情认真了几分,语气却压低了讲道:“教育体系早晚是要恢复的,多说了也就三两年的事,这是发展的根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